《费马大定理》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费马大定理》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费马大定理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留给后世的一个不解之谜。即:当整数n > 2时,关于x, y, z的不定方程 x^n + y^n = z^n。 无正整数解。
为证明这个命题,无数的大数学家们都在不懈努力,孜孜不倦的力求攻克。该问题的提出还在于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的存在。而后欧拉用他的方式证明了x^3 + y^3 = z^3无正整数解。同理3的倍数也无解。费马也证明了n为4时成立。这样使得待证明的个数大大减少。终于在“谷山——志村猜想”
之后,被安德鲁·怀尔斯完全证明。
看过该书以后,一方面是对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的惊叹。这是一个如此艰辛的过程。阿瑟·爱丁顿爵士曾说,证明是一个偶像,数学家在这个偶像面前折磨自己。值得解决的问题会以反击来证明他的价值。费马大定理的`成功证明的实现在是它被提出后的300多年。经典数学的证明办法是从一系列公理、陈述出发,然后通过逻辑论证,一步接着一步,最后就可能得到某个结论。数学证明依靠这个逻辑过程,一经证明就永远是对的。数学证明是绝对的。也是一环扣一环的,没有索菲·热尔曼,柯西,欧拉等人在之前的研究,该定理并非能在个人的一次研究中就能得到证明。对于数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寻找一个数学证明就是寻找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比别的训练所积累的认识都更不容置疑。最近两千五百年以来,驱使着数学家们的正是这种以证明的方法发现最终真理的欲望。数学家有着不安分的想象与极具耐心的执拗。虽说当今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一定地步了,它的计算速度再快,但是无法改变数学证明的需要。数学证明不仅回答了问题,还使得人们对为什么答案应该如此有所了解。
学数学能干什么?曾经也有学生这样问过欧拉,欧拉给他一些钱以后就让学生走了。培根也说过,数学使人周密。数学的证明最能培养严谨的态度。
作为一本科普性的书籍,其未做过多的数学语言的罗列,主线是以时间顺序来讲述与费马大定理有关的情节。我将该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其作为费马大定理的灵感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部分讲述了费马提出该定理后,由于其拒绝公开证明过程,而相当于向全世界的数学家发出了挑战,在其未解决358年中,为解决该定理的证明所创立数学领域上的新分支;第三部分讲述了怀尔斯总结了前人所做的全部工作,最终花费8年的时间成功证明该定理。
从这本书中收获的是一些做科研的态度。
数学是极少数人的乐园,坚持去做数学的人除了有极高的天赋外,对数学的爱更是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费马大定理在很长时间内未被证明,很多学者开始怀疑该定理是否正确,而仍有少数学者则坚持去证明它是对的。对于把人生交给一件可能无结果的事情上不仅需要勇气,我认为占更多的应该是这些学者们不急功近利的科研态度。虽然现实中可能因为某些客观因素渐渐忘却了做科研的初心,但是在物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做科研还是应该致力于解决难题。事物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只有一代一代学者的积累,才能最终解决难题,对学术有更多的贡献。
怀尔斯接触费马大定理是在图书馆中翻阅数学谜语类的书籍中看到了一条极容易理解的定理,但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于是其决定证明这个定理是他毕生的目标,并最终完成了它。他在着手开始这项工作时,8年间未曾公开过自己在研究该定理的证明,他给出的原因是“费马大定理是全世界数学家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公开,势必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会使自己分心,一旦分心于应对采访,这是不可能让我坚持下去研究证明的”。真正做科研应当厚积薄发,不应被物质条件所诱惑,从而浪费个人的天赋。
在对该定理证明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即关于椭圆方程与模形式联系的猜想,在此之前,数学家们从未想过这两个领域有关联,甚至直到费马大定理被证毕的同时才证明该猜想。由于在数论领域的数学工具都被应用但仍然无法证明,有两位数学家走出数论领域,转投向其他领域的数学工具,而这正成为费马大定理最关键的突破点之一。在科研上,对于实际难题,要敢于跳出思维定势,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