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1《你一定会听见的》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本单元其它课文都是说明文,虽然本文也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声音的一些常识,但它不是一篇说明文。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结合备课,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回放,以下就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在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体会课文开头提及的三种细微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声音,很多同学表示听不到,对此我不置可否;紧接着有让静静地聆听自己周围常有却往往被忽略的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等),所有人都表示听到了。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入到本课学习的情境。进入到新授环节,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通过预设几个问题“听什么——为什么听——如何听”, 让学生自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此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作者对声音的描写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充满了诗情画意。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排比句、排比段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更工整,语势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由此教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通过做声音游戏,体验声音的微妙。游戏很简单,学生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侧耳聆听玻璃纸缓缓舒展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写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和获得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才不至于教学内容空洞,课堂沉闷乏味。本节课我通过预设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2一、课文的主题
朗读课文后回答:“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作者要我们听见的是什么?”
提示:声音。
根据课文来回答,什么是声音?声音怎么来的?
提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我们去听声音呢?听声音有什么意义吗?
提示:“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关键词:声音、分辨、感受、吸收、成长……
提炼中心:人通过声音感受世界,逐渐成长。
朗读第9、第10节。
二、文章的起点和终点
数一下,整篇课文总共写了多少种声音?
提示:开头部分3种,风吹的声音4种,动物的声音5种,水声5种,家里的声音8种,11、12节各写了3种声音,结尾列举了6种声音游戏。共计37种声音。
朗读1~3节。文章最先写的是什么声音?这种声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它们放在文章开头?
提示:先写了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
这些声音都非常细小,不注意就听不见。
告诉读者要“用心听”。(朗读第10节)
除了声音本身的区别外,文章开头三节在写法上与别的地方写声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这种写法?
提示: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找出有关词语)
运用了情境化、故事化的写法。(小结如何描写具体: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创造一个情境。)
告诉读者要“用心想”。(朗读第10节)
默读14~21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声音游戏”作结尾?作者最后一次说“你一定会听见的”是“听见”什么?
提示:“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与课文标点略有出入。)
分析:用心听、用心想→笑;
你笑→世界笑。
三、排比的手法
课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提示: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落与段落的排比)
朗读5~8节。这四种类型的声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提示: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分析:声音与人的成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四、成长的含义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什么?是不是听见声音就成长了?
提示:“学会了选择和思考。”
“选择”什么意
思?找出课文中和它同义的一个词。
提示:“过滤”。
11、12节中引号的作用:
“过滤”——特殊含义。不是指“过滤”后就没有声音了,而是经“过滤”后有些声音就不再被大脑注意。
“听”、“好听”、“有益的”——强调。
“没有感觉”——特殊含义。不是真的没有感觉,而是感觉麻木或对外界刺激缺少反应。
“好”——引用。
“声音”——特殊含义,指不具有意义的声响。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强调。
“世界声音”——特殊含义。指能够表现世界丰富多彩的各种声响。
“思考”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话阐释了“思考”的含义?
提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五、总结
这一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分享你所听过的奇妙声音。
……此处隐藏3717个字……,以及“沙——沙”的写字声。
40分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上完这节课,我心中没有太多的激动,但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写的那种专注的神情却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挥之不去。我不敢说这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但我相信,这是一节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学生学会了品味语言,学会了用心倾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结合备课,我悟出了,平淡的课堂更需要精心的设计,才不至于教学内容空洞,课堂沉闷乏味。平淡的课堂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引导学生的主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地充当引导者,真个教学过程才能非常流畅地完成,最终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条主线的设计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感受。这样,课堂平淡的背后有了学生思维火花的喷发,内心热情的燃烧,平淡的课堂才不至于枯燥。在《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中,我用“你听见了吗——你一定会听见的——我听见了……”这条主线,把三个教学步骤紧密地连缀起来,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平平淡淡也是真”,是我反思《你一定会听见的》后得到的最真切的感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这样上,有些课该热烈的时候还得热烈,该激昂的时候还得激昂,但在热烈与激昂之后,我们同样必须反思,学生在热烈与激昂中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8导入新课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提段音乐,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学生的领悟能力比较薄弱,而且大多比较拘泥,没有放开去想象,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与或段落,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接下的“自由谈”,我并没有设计什么问题,而且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感想,不阻碍学生自由思想,学生也比较积极地投入近来。接着请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而且要求是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要求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自然、随和、娓娓道来,学生也基本上能做到,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
最后我又播放了一段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又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整体的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精读,品味探究”——“拓展延伸,声音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学生获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感。另外,注意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但是在问题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更加细致化,更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注重文本的解读。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9不久前,我参加了校内优质课竞赛,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虽然这一课被放在说明文单元,但基于本文优美的文字和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设计时我是把它当作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来处理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人世间的爱的和弦。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优美的语句和生动的事例,找寻你已经失去的或将要失去的纯真心灵。
2、通过寻找声音,寻找对生命的珍爱的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听见一词的理解。
2、对习惯思维的突破。
教学过程:
一、由回忆写声的诗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思考:
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哪些声音现象?
蒲公英、蚂蚁、雪花、风吹、动物、水……这些声音有的细微而有诗意,有的常见也常被忽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2、这些声音对于我们生活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原句)
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呢?(原句)
3、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三、拓展:桂文亚不只用耳听,也用心来听,在嘈杂中听出了宁静,在宁静中听出了美,又在美中发现了人生哲理,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用心聆听过吗?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也来听听看好吗?
从下面的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
1)从亲人的唠叨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中,我听到了……
3)从朋友的劝慰中,我听到了……
4)从绵绵的春雨中,我听到了……
5)从轰隆隆的雷声中,我听到了……
6)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7)从花开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四、仿写:
以“你听过的声音吗?”仿写。
(学课文,可摹声,可绘形,可状神,可描态)
例:你听过考试的声音吗?笔在纸上沙沙地划过,宛如血管在搏动,那是生命日积月累的厚重在一点一滴地释放啊。
五、小结
还记得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那个表演吗?一群失去了听觉的舞者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的心,他们听不见音乐,但他们又听得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好。
从今以后,让我们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人世间的爱的和弦。
最后,这堂课被评为二等奖,自我反思一下,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用诗歌引入,紧扣住这是一堂语文课。
2、课外拓展比较成功,特别是学生的仿写有一定深度,如:
A、你听到花开的声音了吗?花儿有着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当花儿静静绽放时,花瓣儿悄然打开,如一个新生命的萌发,向人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10孩子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朗朗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xx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的伤感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的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如此感人的话语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从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字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为主,把生字和读课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生字教学更有意义。
学习课文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非常感兴趣,我在课上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通读了几遍课文,每一次读,同学们都充满着热情,他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声音感到好奇,也感到新鲜,本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很好课文,因为世界上的声音有的是我们能听见的,有的是听不见的,也许正是那些听不见的声音才更有趣,我们想象出了许多声音,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来体会生活的美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