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习生字词
过渡: 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 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 2 )人。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 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 (5)。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这就是三ɡù 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积累词语
怎样的松林? (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 (疏疏朗朗的松林)
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
怎样的竹林? (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 (青翠欲滴的竹林)
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
怎样的小溪? (清澈见底) (潺潺流动)
读好这个词组。(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
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2、感受“才华”
a、出示图文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看图做手势理解。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要说明隐居在这里的诸葛亮就像一条卧龙一样等待着施展才华的时刻到来。)
(5)引出二顾茅庐时诸葛均吟诵的诗歌,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才华和等待时机。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这就是此处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与写法。你觉得这部分的景色描写需要吗?(需要,太需要了!)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段美丽而神奇的隆中景色。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过渡:诸葛亮果真是个有人才的人吗?(板书:人才)(是)是的,他不仅才华横溢、雄才大略,还在等待时机,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b、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
c、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要是这样写就具体了,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3)读好这三个比喻句。
第三板块、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过渡:刘备是怎样请到诸葛亮的呢?请同桌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前二次没见着诸葛亮,第三次去请的时候,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一)语言
1、同桌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1)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3) 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4)从这次人物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刘备的诚意;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分角色再读读这两个人物的语言。
过渡:刘备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进
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怕惊着诸葛亮)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吵醒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说明了什么? (对诸葛亮有礼貌)
这一等等了多久?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
4、读好这些词语。
(1)“下马步行”:脚步轻一点,不要打扰了诸葛先生; ……此处隐藏27992个字……名一学生读)他哪里读得好?(学生说话)你们了解张飞的性格吗?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三:
◇若学生一上来读得很一般,教师则导:能说说你对这组对话的体会吗?(为了请诸葛亮,刘备斥责自己的弟弟,可见他的诚意)那谁能读出刘备斥责的口气呢?——下面按“方案一、方案二”走。
(2)教师导:刘备怒斥张飞的背后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啊!(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b.自由对读——亲历
这个同学是抓住刘、张二人的对话来体会刘备的诚意的,真好!还有哪些同学也是通过刘、张二人的其他对话来体会的,你来读——(随学生朗读完,大屏幕逐个出示)(第一句暂时隐蔽)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1)你们同桌,或者前后同学,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三
组对话中对你们触动最大的一组,先自由读读,等会儿,请你们展示。(学生合作分角色读)
(2)好,哪两个同学先来?有人说,听话听音,你可要认真
听,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
a.当学生读到第二读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话中之意)教师启:你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埋怨,刘备的诚意、气愤)是呀!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谁不会埋怨呢!谁也来埋怨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张飞的话)面对着张飞的埋怨,谁来教训他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刘备的话)教师接:刘备真可真是用心良苦呀!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齐读刘备的话)
b.当学生读到第三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弦外之音)教师启:你们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不耐烦,刘备愤怒)你注意到刘备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大声斥责)大声斥责的口气是怎样的?谁来读?(指名一学生读),谁跟他读得不一样?(指名一学生读——你给自己的朗读打几分?——推荐一个同学再读)教师导:刘备越大声斥责,越可见其拜访孔明的诚心!(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c.当学生读到第四组对话时,教师启:你们又听出了什么?(学生说话——导:他就怕张飞失去了礼节)
c.集体引读——升华
(1)来,让我们连起来,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吧。(大屏幕上四组对集中出示)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行吗?谢谢!一、二组读刘备,三、四组读张飞,准备——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滚烫
(1)导: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这张飞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2)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怎么样地说呢?
(大屏幕出示)
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刘备 说:“ !”
(3)同桌之间先说说——交流。
(教师评价点:抓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怒不可遏”,
◇ 你们真是刘备的知音啊!
◇ 嗨!还真跟刘皇叔真心有灵犀呢!
◇ 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
(3)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中悟出了
刘备的一片诚心。(板书:诚)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内容简短,光从“两次”“诚心诚意”还不足以感知刘备的诚意这时,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源,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
四、察言观行话“尊重”
1.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屋,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下面,我们来读第24自然段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