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1 13:28:25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

⒉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⒊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⒋《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

⒌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同学死记硬背,教师死输硬灌,同学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使教学丧失了 ……此处隐藏24614个字……诗文中的“山水”

1.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2.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4.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5.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9.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

1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

11.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

12.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师归纳:本文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呢?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六、布置作业

1、找出写景句,看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写的,描写的是动静还是静景。

2、背诵、默写课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3、阅读和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

2、难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二、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划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学生说后,屏幕展示课文生字词,再集体读一遍。)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

2、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边读边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班内共同解决。

3、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

4、学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说说本文写作上好在哪?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用词精练,字字珠玑,无以复加,无以舍弃。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

写景不忘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据总写“奇山异水”到分写的写作结构应先写“奇山”再写“异水”。

三、拓展

找出描写上面图片的句子,并选其中你喜欢的句子扩写一段话。

四、小结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五、作业

1、收集描写山水的诗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写你见过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书】

总写:奇山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视觉)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奇山(听觉)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