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条比目鱼
作业本下/藏着一本书/我悄悄地看/轻轻地翻/老师走过来/我赶紧提起笔//我是一条比目鱼/一只眼睛看老师/一只眼睛看书。
长和短
星期一很长/星期天很短/上课很长/看动画片很短/家里吃饭很长/吃肯德基很短/奇怪/为什么时间也有长有短?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 )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 )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此处隐藏12986个字……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情才会再现。
《我想》教学设计10教学要求:
1、看懂图画类容,说清楚。
2、留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弄清楚遇到的问题的习惯。
3、学会提出问题。大胆探索,获取知识。在交际中互相学习。
重点难点:
1、留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提问题。
2、在交际中互动中获得知识。
教学具准备:
挂图
突破方法:
在交际中互动中解决问题。
在留心生活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引出交际话题。
1、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想什么?说什么?
2、你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嘛?
3、小组讨论。
4、小组代表说讨论结果,老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教学。
问题:
1)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蚂蚁的触角是用来识明方向、辨别气味的,同伴互相交流信息)
2)竹子是树吗?(竹子是具有细长直茎的木质化草本植物。竹子是地球上生长最快草本植物。)
二、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1、小朋友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把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2、师生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遇到的问题。
3、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选择性地哪出几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4、启发: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提出来,还要想办法去寻求答案。
三、延伸
1、把还没解决的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继续去解决。
2、继续留心遇到的新问题,收集起来,想法解决,没解决的提交班级讨论。
《我想》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8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
课文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愿望?能说说吗?(指名说说)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小朋友的愿望”,好吗?
3、板书课题:《我想》(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数数这篇诗歌有几节。
(2)出示8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谷、丫、软、汲、营、筝、堂、絮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课堂、柳絮、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喜欢第一节的同学起立读课文第一节。
①自由读第一节,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一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一节。
(2)喜欢第二节的同学起立读课文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二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二节。
(3)男同学读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望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三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三节。
(4)女同学读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四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四节。
(5)齐读课文。
①说说:“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在小组中学习: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学生自由编写。
指名汇报。
(6)小组学习: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8)能背的同学起立背。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手儿 布谷鸟歌唱
脚丫 绿色帐篷
我想
眼睛 我的课堂
自己 遥远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9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
写字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我想》。
2、出示8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谷、丫、软、汲、营、筝、堂、絮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课堂、柳絮、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我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