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9 10:27:16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4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1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马的姿态,如果让你来形容的话,你会想到哪个词?

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看!这六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4、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师及时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什么?

A、我读了三遍课文(教师评价激励: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B、我读了五遍课文(真的吗?你是个勤奋小学生。)

C、我标出了课文自然段序号。(教师追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D、我还想了想课文的内容。(看,仅仅读是不不够的,重要的是思考,你是相会思考的孩子,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

E、我查了字典。(你能借助工具书,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F、我在书上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G、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你在书上都做了哪些记号呢?

2、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请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达仰嫉 妒礼貌激怒疲倦陈列临摹购买绘画

成绩震惊错误

(1)先自己读读试试。

(2)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难读或容易读错的,需要提醒大家,理解“临摹、嫉妒”的意思。

(3)开火车检查。

(4)把词语齐读两遍

(5)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读得如何呢?找8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他们读到哪里你的眼睛就看到哪里,还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读,边听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6)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听出问题了吗?读书就要看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改字。

(7)谁来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品读感悟,体会外国人的傲慢。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呢?请大家读1至3自然段。

2、指名说。

3、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国人看不起)谁再来读。

4、听了外国人的话,徐悲鸿是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激怒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被激怒了?

5、如果你是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

6、谁来读,读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

7、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

8、现在谁来回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二)情景再现,感受徐悲鸿的勤奋。

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大家读4、5、6自然段。读书还有一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大家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结合具体词句想想徐悲鸿画画的样子,看能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活的画。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说。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到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徐悲鸿?

2、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画面吗?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画入迷的徐悲鸿。

3、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读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4、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徐悲鸿就是这样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请大家齐读第4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跟5、6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5、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后从学习刻苦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先总后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研读思考,领悟外国人的变化。

徐悲鸿这样刻苦努力,结果怎样?请同学同们读7、8自然段。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轰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3、看来想要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4、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那个曾经嘲笑他的.外国学生有什么表现呢?

5、指名回答“震惊”什么意思?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6、这位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

7、这位外国学生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8、现在你就是那位外国学生,站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徐悲鸿面前,你该怎么读。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既可以谈感受,也可以谈你学到了什 ……此处隐藏1604个字……4自然段第一句话。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上文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精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导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说: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悲鸿生活清苦?

指导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讨论:仔细想一想第4自然段与5、6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2、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1)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什么意思?有心人指谁?他是怎样有心?他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

(2)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

指导朗读。(“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3)比较外国学生前后两次语言,体会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体会徐悲鸿的爱国热情。

(4)小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为祖国争光,为国人争气,他是一个有骨气的真正的中国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课后习题3)

2、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板书:

3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 冲着 被激怒 为什么励志学画

每逢……就……

一画一整天刻苦

潜心 怎样励志学画

一间小阁楼

一杯白开水清苦

两片面包

震惊鞠躬 优异轰动 励志学画的结果

有眼不识泰山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中国人

为国争光为国人争气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及反思: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 怒( )( )( ) : 技(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

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假如你站在徐悲鸿的墓碑前你会想写什么?(写一写)

教学反思:

在对比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了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感觉效果较好。

一、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

课文前后两个地方写到了外国学生的态度,一开始他表现出“不礼貌”“冲着”(可以看到他的傲慢无理,轻视中国人。) 后来表现出“震惊”、“鞠躬”、“有眼不识泰山”(可见他的心悦诚服、对徐悲鸿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寻找到这种变化的内因是徐悲鸿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鸿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学习的对比。

徐悲鸿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绘画方面,却付出了许多金钱和精力。我在教学时,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家庭的贫寒、学画的决心,从而加深对“励志”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他的决心大,不可动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