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能区分“往常”和“常常”,懂得它们的意思。
3、读懂课文,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4、借助动画演示,抓住第三自然段重点研读,分析列宁的思维过程,练习口语表达。借用媒体,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5、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会写“派”“敲”二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列宁和蜜蜂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直观呈现,导入课题‘
1、了解蜜蜂。
1)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蜜蜂)
2)学生交流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大屏幕呈现蜜蜂以及养蜂现场的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大致了解蜜蜂采蜜的过程。
2、了解列宁。大屏幕出示列宁图片。学生交流列宁的资料。
3、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小小的蜜蜂有一次竟然帮了列宁一个大忙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1)质疑课题。预设:蜜蜂给谁引路,是怎样引路的呢?
2)理解“引路”。
设计意图:媒体直观呈现列宁和蜜蜂的相关图片,扩大知识面
二、初读课文,会读6个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生字互相问问。
3、认读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2)指名认读生词。(大屏幕出示词语:莫斯科 附近 派出 谈天 惊讶)注意纠正读音:“斯”读“sī”。
3)检查识字情况。
大屏幕出示:给下列生字宝宝注音。(相同的声旁用不同的颜色提示出来)
撕( ) 府( ) 淡( ) 漠( )芽( )
斯( ) 附( ) 谈( ) 莫( )讶( )
指名读出生字,学生读教师打点击大屏幕出示读音。
4、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大屏幕出示:
列宁住在( ),他常常派人去找当地的( )来谈天。有一回,他往常派去的那个人到( )去了,他只好( )去找养蜂人。在( )的帮助下,列宁终于找到了( )。那个养蜂的人( )。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碰到长句子帮助学生断句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两段话,你们知道列宁住在哪里,为什么要亲自去找那个养蜂的人吗?
a.结合学生的回答,大屏幕出示莫斯科图片,了解莫斯科是前苏联的首都。简图画出列宁的住处,理解“附近”的意思,说说自己的附近是谁。
b.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用不同颜色区别两个词):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师: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预设:不能。因为“常常”的意思是次数多,与它意思相反的是“偶尔”;“往常”的意思是平常。
有谁能给红颜色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吗?
预设:常常——经常 往常——平常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那么他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思考: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从每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他仔细观察,只见(
)。列宁敲了敲门,开门的( )就是(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发 现:蜜蜂 花丛
仔细观察:蜜蜂 园子 房子
结 果:果然就是)
3)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a.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完成刚才的简图,列宁从家里出来,发现了花丛,花丛在哪里呢?(路边。点击大屏幕,显示花丛和蜜蜂。)当列宁看到路边的花丛,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预设:这应该是养蜂人的小蜜蜂吧!我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但是蜜蜂采了蜜一定会飞回家的,我跟在小蜜蜂的后面不是可以找到他家了吗?
b.师:列宁这样想着跟着小蜜蜂走啊走,仔细观察发现小蜜蜂采了蜜,飞到了附近的一个园子,旁边还有一个小园子。(点击大屏幕,显示园子和小房子)看到这些,他又怎么想呢?
预设:小蜜蜂飞到这个园子里,蜜蜂和养蜂人总是住在一起的,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住的吧!
c.师:想到这里,列宁怎么做的呢?(走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果然是哪个养蜂的人。理解“果然”的意思。
e.整体感知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练习说话。
大屏幕出示:
列宁走出家门,边走边看,当他看到路边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他想( )。他仔细观察那些小蜜蜂,发现( ),他想( )。列宁想到这里,走到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 )是那个养蜂的人。
3、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大屏幕出示课本插图)过渡语:两个人终于见面了,他们会说什么呢?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要惊讶呢?你能把“惊讶”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4)列宁的向导是谁?(蜜蜂)蜜蜂真的能带路吗?(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总结全文。
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者说说想对列宁的心里话。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此处隐藏18930个字……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4、书写生字,提示几个字的书写注意事项。(板书)
学生跟读;
指定的学生依次朗读;
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
完成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10分钟
(三)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导出问题
1、讲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板书:山路,遇到问题。碰到问题是不是就退缩了呢,是不是等养蜂人呢?
3、讲读第4自然段。
(1) 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 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 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1、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2、朗读
3、思考
1、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碰到问题时,不畏缩,努力思考解决之道的良好作风
10分钟
(四)突出重点,解决“引路”问题
1、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一步步分析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1) 因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所以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2) 因为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3) 因为列宁仔细观察,所以看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4) 因为列宁看见那些蜜蜂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5) 因为列宁看见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板书
2、质疑:最后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了吗?是依靠谁呢?(提问)
因为有蜜蜂做向导,所以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4、质疑:由此可见,列宁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提问)
列宁是一个喜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就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找到了养蜂的人。
与老师互动,根据老师指引,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现行为和方法教学目标。
10分钟
(五)进行讨论,拓展思路
1、把如何找到养蜂人的整个过程用一张幻灯片展示出来。
2、让同学根据这张幻灯片,复述整个过程。
3、改变课文情节,增加变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蜜蜂不飞回去什么办?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啊,比如问路。
4、指名回答: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观看课件,积极思考;
和老师互动
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
5分钟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齐读一遍课文
3、布置作业:
(1) 写字词各三遍
(2) 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巩固教学内容
2分钟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文档为doc格式